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网上有关“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长孙无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李世民仍犹豫不决。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画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唐,长孙无忌又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担任宰相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密表出示给长孙无忌,以表明君臣无猜,又召集群臣,表示对无忌的信任。但长孙无忌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长孙皇后也为之极力劝说。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唐太宗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唐太宗批覆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他特意撰写一篇《威凤赋》,赏赐给长孙无忌,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无忌的佐命之功。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并道:“臣等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如今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唐太宗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捍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同年四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萧瑀、李勣,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干谋反案。不久,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长孙无忌与岑文本、杨师道一同随军出征,并代理侍中之职。在围攻安市城的战役中,长孙无忌率一万一千精兵埋伏在山北峡谷中,作为奇兵冲击敌后,并拆毁所有桥梁,断绝高句丽援军归路,迫降敌军主帅高延寿、高惠真。

贞观二十年(646年),长孙无忌与太子太傅房玄龄、太子太保萧瑀一同辞去三师官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长孙无忌又遥领扬州都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中书令马周病逝。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且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处斩。李恪也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李勣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被贬遇害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轶事典故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干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干、魏王李泰、齐王李祐,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太宗道:“我想要立晋为太子。”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下拜。太宗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太宗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虽将李治立为太子,但对他的懦弱性情忧虑不已。他私下对长孙无忌到:“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太宗笑道:“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无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请陛下熟思。”太宗遂作罢。

君臣情重

唐太宗曾得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他把密表给无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都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沟通。”太宗还召集群臣,当众训诫道:“如今我的儿子年纪都很小,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朋友离间老朋友,这都是不合情理的。这些挑拨离间的话,我一律不听。”

唐太宗病重时,将长孙无忌召到含风殿,用手抚摸他的面颊。无忌悲不自胜,痛哭不止。太宗把后事托付给他和褚遂良,又对褚遂良道:“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多亏他的帮助。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无忌,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不久,太宗便去世了。

论开言路

唐高宗曾广开献书进言之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长孙无忌道:“陛下即位以来,各项政策都十分正确,根本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那些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提拔的人当然提不出什么有用意见。但是陛下又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杜绝言论,恐怕下情不能上达。”

主要成就

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家庭成员

父母

长孙晟,隋朝右骁卫将军,贞观年间追赠司空、齐国公。高氏,隋朝扬州刺史高劢(高敬德)之女,申国公高士廉之妹。

兄弟

根据《隋书·长孙晟传》、《旧唐书·后妃列传》记载,长孙无忌是长孙晟幼子,有三个兄长。

长孙行布,曾任汉王府库真,杨谅造反时遇害。

长孙恒安,曾任鹰扬郎将。

长孙安业,官至监门将军,贞观年间密谋反叛,因皇后求情而判流放。

但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长孙无忌的三个兄长为长孙无乃、长孙无傲、长孙无宪,此外还有一个弟弟,名为长孙无逸。

姐妹

根据史籍、墓志等资料记载,长孙无忌至少有姐妹三人。

长孙氏,嫁隋朝内史舍人王韶,生女王婉。

长孙氏,嫁睦州刺史张琮。

长孙氏,嫁唐太宗李世民,即文德皇后。

墓葬纪念

长孙无忌墓

长孙无忌墓是昭陵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隆衣冠冢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俗称“皇坟”、“天子坟”。古黔州即今天的武隆、彭水一带。墓地规模原占地三亩,主基古朴庄重、楼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风雨沦桑,现存墓高5.35米、直径30米的圆形黄土冢。

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宽0.73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彭水知县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宽0.49米,厚0.11米;清咸丰十年(1860年),彭水邑令诗碑一方,高1.55米,宽0.7米,厚0.1米,诗文32句,244字,褒功颂德,堪称缅怀忠良的好诗篇。1984年,武隆县人民 *** 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长孙无忌的诗文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唐代·长孙无忌《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

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长愿今宵奉颜色,不爱吹箫逐凤凰。——唐代·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新曲二首

唐代长孙无忌

∨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

何须更待听琴声。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长愿今宵奉颜色,

不爱吹箫逐凤凰。 ▲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唐代·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

灞桥待李将军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查看更多长孙无忌的诗文>>

李陵是李广长孙,但李陵降匈被夷三族,为何李世民还自称李广后代

公元前98年,汉武帝获悉李陵帮助匈奴练兵,一怒之下夷其三族,此后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过了700余年之后,唐朝李氏认为祖上出自陇西成纪,于是自称是李广之后。公元648年,自称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落(位于如今俄国叶尼塞河上游)来唐朝贡,与唐太宗李世民成功认亲。公元708年,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再一次肯定李唐与李陵是同宗关系,都是李广后人。既然因为李陵降匈,导致被夷三族了,那么李广断子绝孙了吗?唐朝宗室自称李广之后,又从何谈起?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北上,主要战略目标是观察与吸引匈奴兵力,《汉书》记载汉武帝命令他“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但不幸的是,李陵遭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血战八天杀敌1万多之后,李陵投降了匈奴。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为之辩解而被处以腐刑。很久之后,汉武帝悔悟,知道李陵降敌是因为没有救援,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回国。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族陵家”,夷其三族。

所谓夷三族,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刑法,但具体是哪三族,史书上却有不同记载。

1,父、子、孙三族,《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大儒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2,父族、母族、妻族,《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可见,不管按照哪一种解释,在汉朝的李陵一系肯定没了。史书记载,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都被杀,其中李陵之子姓名史书没有记载。但李陵一系没了,不代表李广断子绝孙。

李广一共有三子,即: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敢。

1,长子李当户,在汉武帝时做过郎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玩耍时,韩嫣的行为有些放肆不敬,李当户看了很愤怒,上前打跑了韩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李当户死于李广之前,李陵是其唯一儿子。

2,次子李椒,汉武帝时当过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广死之前去世,无子。

3,幼子李敢,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李广迷道获罪自杀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立下大功,被赐爵关内侯。第二年,李敢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来李敢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留下一子李禹。

因此,李敢去世之后,李广后人只有李陵与李禹二人。李陵降匈之后,李广一脉在国内还有李禹,因李禹不在李陵三族之内,所以未受李陵事件牵连。不过,李禹命运不好,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李禹受到牵连蒙冤而死,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李承,据说后代有凉武昭王李暠、李虎、李渊、李世民等。可见,唐朝宗室是源自李广幼子李敢一脉,当然学界对此还有不少争议,认为唐朝宗室最多只能追溯到凉武昭王李暠这一代,往上可能有攀附历史名人之嫌。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割据政权的李暠,自称是李广十六世孙,但只是“自封”而已,真相如何很难说得清楚。

除了李唐是不是李广后人难以考证之外,李陵后人就更传奇了。

1,五胡乱华至南北朝时代,自称李陵之后的胡人不计其数,其中最出名的是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就自称是李陵后代。当时李陵降敌,匈奴单于将拓跋氏嫁给了李陵,由于当时胡族随母姓,于是李陵后人就成了拓跋部落。又因为拓跋部落与鲜卑人通婚,进而发展成拓跋鲜卑部落。

2,李陵降敌之后,匈奴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后来又立他为坚昆国王(如今俄国叶尼塞河流域),坚昆国与上文谈到的黠戛斯部落位置大致相同。唐初,黠戛斯部落朝贡兼认亲,自称李陵后裔的黠戛斯黑眼黑发,普通黠戛斯人却赤发绿瞳,不知道李世民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真的认可他们是李陵后裔,最终举办了一场成功的、胜利的、圆满的认亲大会。

黠戛斯人非常传奇,除了一直是唐朝坚定的盟友之外,多次参与唐朝对突厥的军事行动,还曾击败回鹘一统漠北,如今我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

3,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封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而这个李穆,《隋书》记载是“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李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李穆自称李陵之后,后来迁回故里陇西成纪。只是,李渊自云李广之后,李穆自云李陵之后,但两者关系却很一般,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对李穆一脉也没有什么关照,奇哉怪哉!

李陵被夷三族之后,李广肯定没有断子绝孙,只是李禹是不是繁衍了李唐一族值得怀疑。至于自称李陵后人的,就更值得怀疑了。笔者认为,其中更多的可能是借助李广、李陵的历史名声,李唐借助李广威名,进一步彰显政权的合法性,胡人借助李陵之名,降低中原汉人的抵触心理。

除了李穆自称李陵后人之外,历史上还有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一度占据漠北的黠戛斯人(坚昆国遗民,如今吉尔吉斯人),也自称李陵后人。尤其是黠戛斯人,在公元648年来唐“认亲”,受到李世民热烈欢迎,最终认亲成功,后来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肯定了黠戛斯人与李世民家族的同宗关系,都是李广后代。李穆自称李陵之后,李世民自称李广之后(李敢之子李禹一脉),两人本是同族,但李唐对李穆后代并无照顾,而对更难以肯定是否同宗的黠戛斯部落另眼相看,足见是不是同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带来利益。

关于“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cshi/202507-9749.html

(2)
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eshimuye的头像
    heshimuye 2025年07月27日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 heshimuye
    heshimuye 2025年07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长...

  • heshimuye
    用户072711 2025年07月27日

    文章不错《长孙无忌原文_翻译及赏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