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木兰诗全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兰诗全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
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
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参考资料:
洛阳为何会有“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这一古谚语?
秦腔折子戏《女祭灵》剧情及唱词:
人物:田赛花:小旦葛寿:丑
(幕启:田赛花家,田母灵堂)
田赛花(内唱苦音尖板 )清晨起移莲步——(身穿孝服,手端供盘上,)
(接唱)小房以外,思想起我娘好伤怀。
今本是周期日将娘来拜,(转苦音二六)急急忙忙拜呀拜灵牌。
(转苦音二导板)我哭哭啼啼泪哀哀,(起永寿庵,田赛花给娘灵牌上香,跪拜,三叩首,起,乐止)
(叫头)罢了母亲!老娘!哎!(叫板)母亲呀!(滚白)我叫叫一声娘啊,娘啊,谁料你早死,丢下我父年迈,孩儿年幼!
娘啊!娘啊!只说我父女该靠何人了!(哭介)苦!(唱苦音塌板) 田赛花含泪祭娘来。
望老娘今日灵魂在,叫儿把苦楚表心怀。娘死后丢下孩儿年幼父年迈,
(转苦音二六) 谁料想我母女两分开!把针工刺绣儿懒爱,每日懒上梳妆台。
可怜把我父六旬过外两鬓雪霜白须白发,年迈苍苍老呀老人家。
(哭音二六碰板)咳嗽气又喘,行步最艰难。身担重担去奔大街哎把呀、哎把呀、把、把柴咦呀呀卖,
(苦音二六)日过午才见父回来。儿我一见把眼哭坏,可恨儿是个女婴孩。假若还我父有好歹,
儿的终身靠呀靠谁来,(哭音二六碰板)老娘赴幽台,(抱灵牌)丢下了女裙钗,
父打柴未回来,娘啊娘啊实可怜,(渐快)实可怜你儿孤孤单单思想老娘今何在,
要相逢除非是梦赴幽台。(留板)(放下灵牌),(游弦中白)这般时候,怎么还不见我那爹爹回
观见天色不早,我不免,奔上河湾洗衣(叫板)一回了!(唱苦音二六) 实可叹父女度日谁照管,
不由我越思越想越痛酸。我这里收灵牌我河湾洗浣——(绕)
(再施礼,提篮,出门,放篮,锁门,挎篮,圆场,上场门下)(换景,郊外。田赛花上)
田赛花(接唱苦音二六) 我出得柴门倒扣环。见青山绿水长不断,
耳听得林中鸟儿叽叽喳喳咕咕哝哝叫连天。行来在河湾我用目看——
(哭音二六碰板)又只见渔翁一老汉。戴草笠,执钓竿,身披蓑衣他提鱼篮,
他面带笑,他性儿欢,打下鱼儿鲜,揽在了筐内边。执竿提篮转也转回还。
哎,哎,去奔了他家园,转回还。(歇板),(游弦中圆场)
(接唱苦音二六) 一样都是娘生养,却怎么富的富来贫的贫。
说什么富贵贫穷贫穷富贵都一样,贫穷富贵不一般。(留板)
(游弦中圆场,来到河边,左右观身影,过列石,放篮,取出衣衫洗介,起花梆子)
(起苦音二六,接唱苦音带板)河湾里洗得我精神困倦——(复洗介,起花梆子)
(起苦音二六,接唱苦音带板)洗得我一阵阵两膀发酸。(留板),葛 寿 (擎鸟笼上)哈哈哈……
(唱花音二六)终日无事闲游玩,出了酒馆到河湾。猛然抬头用目看,
见一位女娘洗衣衫,洗衣衫。(齐板),呃,嘿嘿嘿……哎呀,人常说:要得俏,三分孝。不知这个容颜长得如何
哎,这该咋办呀?(拾石子)嗯!我将这个石头往喔水里边一扔,将水溅得“不咚”,
她把头往过这么一拧,我这里把她一盯,岂不是看着了她的面容!哎!女娃子,招呼!
(葛寿将石头“咚”的一声扔进水里,水溅了田赛花双眼,田拭眼,回头看)
呃,好!好!原来是田福田老头的姑娘。呃!长得好!长得好!女娃子,上
来!上来!(田赛花收拾衣衫,起身过列石,葛寿放下鸟笼)
上来啦!上来啦!(田赛花上岸,摔葛寿一袖子,下,葛寿盯着田赛花看)
呃!呃!嘿嘿嘿……(葛拿起鸟笼,尾随田赛花下)
扩展资料:
秦腔经典曲目及折子戏:
游龟山——印象中有恶少耍流氓,英雄仗义出手然后又被陷害的过程。
周仁回府——见嫂嫂她只哭地悲哀伤痛……阴森森暗藏着短刀一柄,娇怯怯无气力大功难成,痛煞煞么奈何自己刎颈,血淋淋倒在地严贼胆惊,哭贤妻哭地我悲哀伤痛……这出折子戏讲得是义气,兄弟义气,但实赞的是周仁老婆的大智慧与勇敢牺牲精神,这出戏的词对我而言是最熟的,而且确实得好。
三娘教子——春江花月夜,全本有可能叫《春江花月夜》,讲得是老妈含辛茹苦培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过程,经典句子是娘为儿如何如何……
十五贯——因为十五贯铜钱而被陷害后又得伸张正义的过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出《滚水烙碗记》片断,我的小姑姑这出戏是曾经公认为演活了的。
窦娥冤——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张驴儿(鱼儿)这俩字我倒现在还没听清楚过在戏里边,但是这个丑角害人不成反害了自己的老母亲,十足是个禽兽。
这是陕西人改变的,明明是陕西人有“西来的祖宗,东来的爷娘”。甘肃秦州给了陕西人“秦”,河南陕州给了陕西人“陕”。
陕西《民歌拾遗》《信天游-思爷娘》
山丹丹那个花儿开,
红个艳艳,
先人的恩情不能忘!
生生世世不能忘,
西来的那个祖宗哎!
东来的爷娘,
生下了蛋蛋娶婆娘!
窑洞洞那个美哎,
土炕炕上面浪,
西边的祖宗呦,
东边的爷娘!
一个给我名哎,
一个给我姓!
爷娘恩情永不忘!
永远不能忘!
关于“木兰诗全文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kep/202507-48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木兰诗全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兰诗全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
文章不错《木兰诗全文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