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展开全部
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年-1831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马克斯·普朗克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埃玛·帕齐希(Emma Patzig马克斯·普朗克简介,1821年—1914年)所生的,他受洗及赐名于卡尔马克思普朗克路德维希,其赐名的名称为马克思,而马克斯也沿用此名直到他过世。而普朗克他还有另外六个兄弟姐妹,其中4个孩子赫尔曼(Hermann)、希尔德加德(Hildegard)、阿达尔贝特(Adalbert)和奥托(Otto)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所生的,而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留下了2个孩子胡戈(Hugo)和埃玛(Emma)。 普朗克十分具有音乐天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在慕尼黑学生学者歌唱协会(Akademischer Gesangverein Munchen)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歌剧(1876年)作曲。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物理。慕尼黑的物理学教授菲利普·冯·约利(Philipp von Jolly,1809年-1884年)曾劝说普朗克不要学习物理,他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但是普朗克回复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在1874年在慕尼黑开始了他的物理学学业。普朗克整个科学事业中仅有的几次实验是在约利手下完成的,研究氢气在加热后的铂中的扩散,但是普朗克很快就把研究转向了理论物理学。
1877年至1878年,普朗克转学到柏林,在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以及数学家卡尔·魏尔施特拉斯手下学习。关于亥姆霍兹,普朗克曾这样写道:“他上课前从来不好好准备,讲课时断时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让学生觉得他上课很无聊。”而关于基尔霍夫,普朗克写道:“他讲课仔细马克斯·普朗克简介,但是单调乏味。”即便如此,普朗克还是很快与亥姆霍兹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普朗克主要从鲁道夫·克劳修斯的讲义中自学,并受到这位热力学奠基人的重要影响,热学理论成为了普朗克的工作领域。
1878年10月,普朗克在慕尼黑完成了教师资格考试。
1879年2月递交了他的博士论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1880年6月以论文《各向同性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态》获得大学任教资格。
普朗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他失去了一切,包括亲人和他一生的研究成果——最珍爱的手稿。遭受这样的打击,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更不要说对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普朗克仍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抑制了内心的悲痛,为科学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贡献。
1858年4月23日普朗克出生于德国基尔,少年时随父迁居慕尼黑。中学时代,普朗克在老师缪勒的影响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大学以后,他渐渐将他在物理学上的兴趣锁定在纯理论的领域。1879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继任人。他因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子而荣获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之所以能走上科研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学时的老师缪勒,因为老师给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有关能量守恒定律的故事,“一个建筑工匠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砖搬到屋顶上,工匠做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能量贮存下来了;一旦砖块因为风化松动掉下来,砸在别人头上或者东西上面,能量又会被释放出来。”这个故事给年少的普朗克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使他的爱好从音乐转向了自然科学。可见儿时的一些小事情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
大学期间,普朗克十分崇拜赫姆霍茨和基尔霍夫。为了一睹大师们的风采,他在最后一年转到了柏林大学。但两位大师的讲课风格不尽人意,他只好用自学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此外,他还自修了克劳修斯的《热力学》,并且开始研究热辐射问题。
1900年10月19日,他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这个公式虽然没有引起大的影响,但他已是奏响两个月后“量子假说”序曲。
在这个假说中,普朗克打破传统观念,提出辐射过程不是连续的,就像出售的糖块一样以最小份量一小“包”一小“包”地放射或吸收,他把这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这个假说提出的那一刻,量子物理学就此诞生了,普朗克被尊称为“量子论的奠基人”。
成名之后的普朗克受到众人的尊崇,不但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还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回答众人提出他成功的秘密武器时,他的回答很简单:“你必须要有信仰”。他所说的信仰是超越宗教之上的科学,是对研究事业执着的爱和对寻求科学真理坚定不移的精神。在他以后的人生和科学研究中,这个信仰支撑着他走过了89年的人生历程从未动摇过。
人生之路不会像水面一样平坦,但他接下来的遭遇实在是过于悲惨。妻子离世,儿子战死,两个女儿先后难产而亡,1944年,他仅存世间的长子被希特勒处死。就是在这样的遭遇下,他用献身科学的信仰压制着内心的悲痛,忘我地工作。
普朗克一生发表了215篇研究论文和7部著作,内容涉及热力学、动力学等许多领域,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财富。但他最大的成就还是提出了“量子假说”,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从而开辟了一个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年89岁。德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将威廉皇家研究所改名为普朗克研究所。
关于“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kep/202507-622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物经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