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移液管的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移液管的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因为吸量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内壁附着有水漠,如果这样量取待量液时,必然使装入的待量液稀释,若用待量液洗涤2-3次后,内内壁附着待量液,再装入待量液就不会稀释,所以吸量管用蒸馏水洗净后,为何还要用待量液洗涤2-3次。
移液管用之前是用合成洗涤剂或蒸馏水清洗过的,所以内壁有附着的液滴。如果直接用来加入溶液,内壁的液滴会引入误差,体积和杂质上。
扩展资料:
摇匀待吸溶液,将待吸溶液倒一小部分于一洗净并干燥的小烧杯中,用滤纸将清洗过的移液管尖端内外的水分吸干,并插入小烧杯中吸取溶液,当吸至移液管容量的1/3时,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移液管,使溶液流遍全管内壁,将溶液从下端尖口处排入废液杯内。如此操作,润洗了3-4次后即可吸取溶液。
百度百科-移液管
移液管残留的液体能否吹出?最好给个移液管的操作规范
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吸量管。
一、吸量管简介
吸量管的全称是分度吸量管,又称为刻度移液管,它是带有分度线的量出式玻璃量器,用于移取非固定量的溶液。吸量管就是有刻度的玻璃管,常用来移取小体积溶液,其准确度不如移液管。常用的移液管规格有1mL、2mL、5mL、10mL等多种。
二、使用须知
规定等待时间15s的吸量管这类吸量管零位在上,完全流出式,它的任意一分度线的容量定义为:在20℃时,从零线排放到该分度线所流出20℃水的体积,当液面降到该分度线以上几毫米时,应按紧管口停止排液15s,再将液面调到该分度线。
在量取吸量管的全容量溶液时,排放过程中水流不应受到限制,液面降至流液口处静止后,要等待15s,再移走吸量管。
吸量管的分类:
1、不完全流出式
不完全流出式吸量管均为零点在上形式,最低分度线为标称容量,这类吸量管的任一分度线相应的容量定义为:20℃时,从零线排放到该分度线所流出的20℃水的体积(mL)。
2、完全流出式
这类吸量管有零点在上和零点在下两种形式,其任一分度线相应的容量定义为:在20℃时,从分度线排放到流液口时所流出20℃水的体积(mL),液体自由流下,直到确定弯月面已降到流液口静止后,再脱离容器;或者从零线排放到该分度线或流液口所流出20℃水的体积。
3、吹出式
这类吸量管流速较快,且不规定等待时间。有零点在上和零点在下两种形式,均为完全流出式。吹出式吸量管的任意一分度线的容量定义为:在20℃时,从该分度线排放到流液口所流出的或从零线排放到该分度线所流出的20℃水的体积(mL)。
不能
规范:
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等。
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一般为10~20mm处,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接在管的上口把溶液慢慢吸入,先吸入该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放出并弃去,如此用反复洗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吸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稍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流完后管尖端接触瓶内壁约15秒后,再将移液管移去,残留在管末端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因较准时已考虑了末端保留的溶液的体积。
此操作规范少了两个环节:
1、移液管提出液面后,应用滤纸将沾在移液管外壁的液体擦掉;
2、看刻度时,应将移液管的刻度与眼睛平行,以最下面的弯月面为准。
关于“关于移液管的问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kep/202507-96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移液管的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移液管的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因为吸量管用蒸...
文章不错《关于移液管的问题?》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