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

网上有关“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阅读训练

 一、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 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3、这首词上片写的是 (季节)雨后院落周围 的景色。

 4、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5.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6.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

 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

 7.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8.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

 二、

 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 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3、夏末(秋初),幽狭淡雅(清新)

 4、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

 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1、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曹组《卜算子兰》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5、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6、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7、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白居易《村居苦寒》

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0、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王维《山居即事》

1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3、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4、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6、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0、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

2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2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4、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

2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

28、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9、夜深风竹敲秋韵。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关于“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kep/202507-9794.html

(3)
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eshimuye的头像
    heshimuye 2025年07月28日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 heshimuye
    heshimuye 2025年07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heshimuye
    用户072802 2025年07月28日

    文章不错《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的阅读训练附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