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昼眠呈梦锡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昼眠呈梦锡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这首诗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春入四支浓似酒”写昼眠前的感觉。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孤梦”,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颈联是叙事。“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后,经吕公著推荐才得到这个小官职的,对这个不能尽其才的职位虽有所不满,但仍忠于职守,有时还可忙里偷闲。
最后两句写作者昼眠后的情景。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花开花落,只能顺应节气,任其自然;人的升降荣辱,亦命中注定,不必强求,应泰然处之。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不算是积极的,但作者也只能如此了。
这首诗虽是作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层次分明,言简意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是一个忙里偷闲、闹中求静有生活情趣之人,也反映出作者以为屈才的不满情绪。
参考资料:
念奴娇·雪的作品鉴赏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第一首是总写。“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十七年”而“相看犹不足”,便见爱之深、情之挚。“相看不足”之时,忽然中路“长捐”,诗人十分悲痛。语愈平淡,情愈真切。
元稹《遣悲怀三首》诗中说“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梅尧臣也写谢氏身后的个人心情:由自己“鬓已多白”料想到“身宁久全”,逆计“同穴”之期当在不远,可强作宽解;然而在“未死”之前,则一息苟存,即有“泪涟涟”而不能自止。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第二首则突出一点,作具体刻画。情是抽象的,必须因事因景才能写出;至于写得“尽意”,则尤其难得。梅尧臣先从自己的“出门”与“归来”写起。司马迁写自己的悲痛心情,有“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注”,即是从“居”、“出”着笔的。梅尧臣的“每出身如梦”,比“不知所往”,表达更明晰。心在谢氏身上,故出门也像做梦一样;“出门”“逢人”,也只是勉强应付。“出门”时有人谈论,还可稍解悲戚;“归来”时则孤寂之感更甚。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亦即此情此景之写照。人在“出门”时有所见闻,回来总想向亲人讲讲,可是人亡室空,无人可以倾诉了。这一点写出了最难写的情意。接下去写“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古人把丧妻之夫,比作鳏鱼,谓其夜不闭眼。这两句也就是描写长夜失眠的景况。由于长夜难眠,所以窗中飞入“孤萤”、天空一声雁叫,皆能察觉得到。这两句刻画得尤为真切。正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世间无最苦”,谓世上没有比此更痛苦的事了,他的精神全部被这难熬的时光销磨殆尽了。语近夸张,但非此写不出镂心刻骨之痛。
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但他不直说问天,而先说“从来有修短”。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但为什么愚者寿而贤者夭,那就要“问苍天”了。设想之奇,正见用情之挚。特别是“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表面上夸张,却又最合情理,因为在他心目中正是如此。有人戏谓其“情人眼中出西施”;难在做了“十七年”夫妇,还能持此看祛,其用情之专一,在当时士大夫中是颇为少见的。诗中把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妻子死后,诗人就愈加悼惜。陈石遗曾指此谓“从《诗经·卫风·硕人》中来”。梅尧臣虽不一定是有意摹拟《诗经》,而千古诗人的思路往往是前后相同的。“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正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诗句)了。
哀婉诗要求率直,于平淡中见真情。梅尧臣这三首悼亡诗,以质朴见长,曲折而凄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语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起来,副有很强的感染力。可谓是言情诗的杰作。
参考资料:
这首词以漫天漫地,三句起笔。词的上片字面写雪的*威,贾似道本来是个赌徒无赖,以其姐姐突然成了宋理宗的宠妃,而得飞黄腾达,“没巴没鼻”,为当时俗语,意思是说转瞬之间来了一场漫天漫地的大雪,真是好没来由,很像贾似道入相。“漫地”,“霎”说明非常之快。无赖,竟能如这场雪一样真是没来由。词人劈头来一句“没巴没鼻”,以俗话骂人,无限悲愤之情跃然于纸端。“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两句,紧承“漫天漫地”,字义是“雪”覆盖一切,以“平白”状雪,饶有兴味,而实是指贾似道擅权专政。“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三句,描写暴雪的威势张狂。风雪二神搅在一起,自然会*威作恶,词人用这三句来讥贾似道。凡此,皆“鼓动”、“招邀”这三句都有政治内涵。“识他”两句,字面是指以暴雪为“祥瑞”,实是责斥朝廷昏庸,不识贾似道真面目,纵容庇护,使贾似道骄狂、嚣伥,因此词人对其一再鞭斥。
词的下片变换角度。由“雪”引出历史典故,以讽刺喻现实。“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这三句,写的是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袭蔡州,活捉割据大藩吴元济事。词人借古讽今,力在说明在以后的宋蒙战争中,贾扮演了可耻的角色。而“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这两句,典出《初学记》,东郭先生虽家中贫困,衣履不完,履有上无下,在雪中行走,脚尽换地,可他却不惧怕严寒。这首词中的“东郭先生”,是用来喻亦当时台谏官的失职。“东郭先生”盖由东郭牙而来。
“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五句是词人的想象之辞,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指大雪作恶多端,必有其消亡的时候,政治含义则是预示贾似道的垮台。“东皇”是司春之神,“东风”、“暖日”,皆是春天景象,春回大地,山河洋溢着春色,都属“东皇”所有,故曰“山河原是我底”。这几句用笔明畅活泼,表达了词人的美好希望。
这首词是写在贾似道为相期间,作者目睹其邪恶,但又不能直接指斥,所以不得不借“雪”给以讥刺。表面写雪的狂横威武,虚张声势及人们对它的蔑视,实则讥讽奸相贾似道的作威作福和必然失败的结局。 《宋词点评》:李晓丽:词中嘻笑中有怒骂,俗俚中寓严峻,特别是上片,语语有据,句句见血,是一首好的政治讽刺词。
《唐宋词选注》:唐圭璋:以雪的严酷肆虐比拟贾似道,是很贴切的。而文字亦佳。
《品宋词》:李元强:以“雪”的严酷肆虐比拟贾似道,非常贴切,嬉笑中有怒骂,俗俚中寓严峻,语语有据,字字见血,具有极强的讽刺力。
关于“昼眠呈梦锡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kep/202507-985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昼眠呈梦锡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昼眠呈梦锡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
文章不错《昼眠呈梦锡赏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