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

网上有关“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品简介

 《赠卫八处士》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原文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⑴处士是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阏伯,季曰 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 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⑶苍,灰白色。

⑷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

⑸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

⑹行(háng)。成行,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未及已,还未等说完。

⑼“儿女”一作“驱几”。罗,罗列酒菜。

⑽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⑾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⑿累,接连。

⒀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⒁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⒂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题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冬天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路过奉先县,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不久,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抒发了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

 卫八处士,姓卫,八是他的排行;生平不详。高适有《酬卫八雪中见寄》、《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不知是否为同一人。处士,隐居不仕的人或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句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聚散不定,真是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商二星。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与多年未见面的故人欢聚,往往会生出许多人生的感触,更何况是经过乱离的人们呢?诗人与卫八重逢时,正值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两京虽已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开篇这两句诗既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感慨,同时也表现出那个*年代的实况。“动”,每每。参、商都是星座名,东西相对,距离约一百八十度,一星升起,另一星即西沉,一出一没,永不相见。“共此灯烛光”,一作共宿此灯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青春壮年能有几时?不知不觉,你我都已经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早已经入了鬼藉;听到你为此惊呼,胸中热流回荡。久别重逢,最明显的就是对方体态容颜的变化。寒暄、打量之后,再详细询问各自的情况,继而打听故人,回忆旧事。而当得知故人很多已不在世时,彼此的感慨自然又增添了很多,回过头来,怎能不为这劫后重逢倍感欣慰。这四句写战乱年代人们所共有的“别易会难”的感受,揭示出经过一场大的乱离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时,儿女已经成行。故友重逢,漫话今昔,尽管世事变化很大,但是记忆还停留二十年前,那时的故人还未成婚,可如今已经儿女满堂。诗人不胜感慨,真是岁月匆匆,年华老大,世事如梦。这也是常人遇此情景都有的人生感触。“成行”,形容子女众多。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儿女们已经摆出了酒浆。此段用意取自陶潜《桃花源诗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漫斋诗话》评价说,如果别的诗人说到“问我来何方”,下面一定会还有数句的铺陈;而老杜这里接着就说“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真有以一捧之土障黄河之流的气象。“怡然”,安适自在,喜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朋友。“酒浆”,代指酒肴。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主人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喝了十觞。虽然是仓卒间所备的薄宴,却是冒雨去剪来美味的春韭,可见主人殷勤待客之意。虽然都是些家常饭菜,却有着热情温馨的家庭氛围。主人连连举杯,客人不辞一醉,为难得的聚首而痛饮,为醇厚的友情而干杯。“间”,掺合,混杂。“黄粱”,黄小米。“觞”,盛酒的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饮了十几杯我也难得一醉啊,是因为感激老朋友您的情意深长。明朝你我又要又要分手,如被山岳阻隔一样,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挚友久别,重逢不易,明日又将分离,后会难期,说不出的依依和感伤。前云“人生”,此曰“世事”;前云“如参商”,此曰“隔山岳”,总之,都是为了表达人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的感慨。其内心沉郁,其感情苍凉,因此尽管诗句平易真切,却有很深的感人魅力。“故意”,故交的情意。

 评解

 这首诗以白描写实的手法,记述了与少年知交难得的重逢情景,表现了乱离年代特有的世事变化、别易会难的感慨。其描写曲尽人情,宛然如在眼前。它通过具体细腻的叙述,抒发真挚深厚的感情,情感随着宾主相见、主人款待的过程起落转换,悲喜更迭,情景逼真,生动如画。这在杜诗中是别具一格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评价这首诗“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婉畅,曲尽其妙”。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则认为这首诗“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

 全诗情胜乎词,平易真切。其特点是:尽管句句转折,而层次井然,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说:“首叙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别后老少之状。末感处士款情(款待之情),因而惜别也。”具体而言,篇首四句为第一层,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少壮”以下十句为第二层,先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出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再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问答”以下十句为第三层,写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聚又别的伤悲,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笔力如钧,激荡人心,而又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评析: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点评

 近日,看了杜甫《赠卫八处士》一诗,笔者甚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感到由衷佩服。故写以下拙文,在和众人共赏一番诗圣的大作。

 首先,我认为杜甫的诗是由心而发,它绝对不是无病呻吟,为写诗而写诗。此诗虽120字,但它却以极其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刻画了一幅朋友相聚时的动人图画,流露出作者珍惜友谊的真实情感,和对今后再次相聚的渴望。完全说明了杜甫的这篇佳作,确实来自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物通过以诗的形式,进行了升华。

 其次,我为作者对于事物的刻画技巧更是欣赏。诗中述及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事情发展的过程来龙去脉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比如,“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仅10个字,就说明了朋友相聚一灯下的由衷感叹。又如“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同样说明了作者当得知好友大半作古后的感慨之情。

 再次,我为作者惜墨如金,对文字精心推敲,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更是折服。杜甫无愧为诗圣。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几句,就刻画了时间的长期变迁,世事的发展,朋友子女的形象动态。这说明了作者在写文章上,确实下了相当功夫。据说,杜甫每次写好诗后,往往多次征求老农妇的意见,以此决定修改取舍。这不能不说明作者为了写好一首诗,自始至终有着一个严谨的态度。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另外,我为作者以其朴素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和哲理,感到值得称道。他完全不像有的诗人那样,只求诗的华丽,辞藻的堆砌,很有一张哗众取宠的面孔。诚然,文章应该讲究色彩,但是应该以达意为要。只要说明自己的意图,上口押韵,达到教育人和流传于世的良好效果,那就是一首好诗.就是一句好的格言警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等佳句,至今广泛流传,被今人所采用,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诗词不在长短,不在其华丽,只要被世人长期流传,有着很长的寿命,那就达到了作者的预期目的。

 总之,杜甫的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与他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紧密相连的。他的写作风和特点也是今人所注意学习的。但愿,今人能够继承和发扬“诗圣”的写作风格,为世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诗歌。发挥诗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英汉对照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TO MY RETIRED FRIEND WEI

Du Fu

It is almost as hard for friends to meet

As for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stars.

Tonight then is a rare event,

Joining, in the candlelight,

Two men who were young not long ago

But now are turning grey at the temples.

…To find that half our friends are dead

Shocks us, burns our hearts with grief.

We little guessed it would be twenty years

Before I could visit you again.

When I went away, you were still unmarried;

But now these boys and girls in a row

Are very kind to their father's old friend.

They ask me where I have been on my journey;

And then, when we have talked awhile,

They bring and show me wines and dishes,

Spring chives cut in the night-rain

And brown rice cooked freshly a special way.

…My host proclaims it a festival,

He urges me to drink ten cups --

But what ten cups could make me as drunk

As I always am with your love in my heart?

…Tomorrow the mountains will separate us;

After tomorrow-who can say?

幼儿古诗三百首内容下载

少儿唐诗三百首手抄报唐诗手抄报古诗手抄报作业怎么做唐诗三百首手抄报设计大全资料内容古诗手抄报诗歌手抄报古诗手抄报唐诗宋词手抄报大全集五年级下册唐诗三首的手抄报五年级下册手抄报我与唐诗宋词的故事手抄报滨淮二小六4班《唐诗宋词三百首》手抄报古诗手抄报三年级简洁唐诗手抄报-小学生手抄报-老师板报网古诗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大全最好看的唐诗手抄报二年级唐诗手抄报二年级手抄报-古诗词配画手抄报滨淮二小六4班《唐诗宋词三百首》手抄报关于我爱唐诗宋词的手抄报唐诗手抄报简单的儿童古诗手抄报简单的手抄报唐诗三百首之寒食寒食古诗手抄报版权可商用古诗寒食手抄报内容文字写小学生纯手绘古诗枫桥夜泊配画手抄报模板唐诗配图涂色黑白线描稿古诗手抄报唐诗三百首诗词手抄报唐诗手抄报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的那个插画。怎么画

先画出一片草丛,顺着画出柳树的枝干,再一条条描绘出在空中随着风摆动的枝叶,要慢慢细心的画,然后画远处层叠的山脉和稀疏的树木,还有一两户人家,最后给画面上色,写上诗句,这幅古诗配画就画好啦。

下面我们就第一首《山行》,来说说课文的各项知识点的落实,以及二级分支和三、四级分支的绘制方法。《山行》描写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作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感觉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这是一首带有明丽色彩,有充满生机的描写的古诗,全诗赞美了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静夜思古诗词配图

诗歌原文《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2、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静夜思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有些重复了请别见怪

关于“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wiki/202507-7625.html

(11)
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eshimuye的头像
    heshimuye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 heshimuye
    heshimuye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heshimuye
    用户072302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赠卫八处士·杜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