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阿里不哥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阿里不哥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阿里不哥的结局是:投降后,在被忽必烈幽禁期间逝世。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不久后,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达四年之久。1261年,忽必烈大败阿里不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
蒙哥死后,忽必烈自前线回师,即汗位于开平城,建元中统。至元四年(1267年),下诏迁都大都,四年后建国号为“大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伯颜等大举伐宋,两年后攻陷宋都临安,最终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
忽必烈是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但其频繁地对外征战,以及对大量蒙古旧制的保留,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为元朝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阿里不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蒙古帝国大汗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次兄旭烈兀率军攻叙利亚之机(参见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谋夺汗位。
令左丞相阿兰答儿征兵漠北,燕京行省脱里赤征兵于河朔,忽必烈闻讯后,立即率军北归,于次年三月,到达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召开诸王大会,即帝位,四月,阿里不哥也于和林称汗,并命刘太平、霍鲁海行省于关右,约六盘山守将浑都海等,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
五月,忽必烈以阿里不哥反,诏告天下,遂调兵7000于延安等处扼守要隘,命总帅汪良臣统陕西汉军沿河守隘,防浑都海等东进;征诸路兵3万驻守燕京近地,以作后备,六月,遣京兆等路宣抚使廉希宪赴任陕西平定刘太平、霍鲁海及浑都海在四川川的党羽密里火者乞台不花。
七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引军迎击,前锋军被击败,后军惊溃,阿里不哥率军北遁,九月,叛将浑都海知京兆(今西安)有备,率军西渡黄河,趋甘州(今甘肃张掖),时阿兰答儿自和林率军至,乃合军东进,廉希宪遣宗王合丹、汪良臣、巴春等合兵,分三路阻击,于西凉(今甘肃武威)地区与之接战。
时值大风吹沙,汪良臣令骑兵下马步战,首先突破其左翼,绕至阵后,再击溃其右翼巴春攻其正面,合丹率精骑截其归路,大败叛军,浑都海、阿兰答儿被俘杀,关陇叛乱遂平,十月,阿里不哥见关陇援绝,兵食皆匮,乃假意请和。忽必烈留也孙恪守和林,自率军返开平,二年秋,阿里不哥袭击也孙格,乘势南进。
十一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约在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西南),大败阿里不哥军斩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军勿追,待其自悔。阿里不哥以为忽必烈军怯战,越十日,复南进,至失烈延塔兀之地,与忽必烈军激战竟日,不分胜负,战至黄昏,各自收兵。
次日,阿里不哥因其党阿鲁忽有异志,遂率军西走,忽必烈率军还燕京(今北京),后于五年,阿里不哥归顺忽必烈。
关于“阿里不哥结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wiki/202507-959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阿里不哥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阿里不哥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阿里不哥的结局是:投降后,...
文章不错《阿里不哥结局》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