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

网上有关“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很多喜欢书法的小伙伴都喜欢练田英章的毛欧体,因为感觉看起来很漂亮。但不少练着练着就感觉很难练了。我谈谈我自己对欧体的理解吧。主要分工具和字体特点分析来说说。

练欧体一般初学《九成宫碑》,它是欧阳询晚年所书,在那时他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其气势浑厚,结构安排紧凑,法度森严,被后人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被尊为楷书之首,是欧体楷书最具影响的作品,也是欧体书法入门的极佳范本。

田英章的欧体被不少人成为“田楷”,其实本质上还是以《九成宫》为基础的,然后田英章加入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可以从源头开始练,意思就是只要练好了欧阳询的欧体,把基础打好了,要是喜欢田楷的话,再去写写田楷,自然也可以写的挺好的。下面这张是我当时练了半年的作品。

我以前是在书店看到欧体字帖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第一,我觉得整体看上去很工整平正,但是平正中又有变化,比如就算是相同的笔画,欧阳询也很巧妙的处理的有细微的变化。

第二,很多人都是用欧体来入门,毕竟相对于其他楷书四大家的字,比较容易练一点。

就这样我自己开始一个人放学后在家里练练,用的纸最初只是报纸来的,然后在桌子上写,每天写完再自己对比一下有没有进步,给自己一点信心。

欧体是我练书法的第一步吧,在练好了欧体后再练练其他楷书四大家的字,感觉都容易了不少。

1.笔

我个人推荐兼毫哦,其实一般在淘宝或者商店买笔,都大概分三种吧,就是羊毫,狼毫和兼毫。不过羊毫比较软,狼毫比较硬,需要一定书法基础了才可以灵活使用,而兼毫呢,有四个优点,第一是性价比比较高,适合初学者练习或者创作。第二是行笔速度,节奏变化容易掌握。第三是相对于狼毫和羊毫,兼毫弹性适中,刚易于初学者掌握使用。第四是兼毫容易写出精细笔画,比如《兰亭序》那种很注重细节的字帖。

2.纸

纸的话,平时练习还是少一点用报纸好,因为我以前用报纸写,感觉挺滑的,不太好写,我建议用毛边纸,毛边纸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不容易渗墨,写起来也不滑。

3.字帖

字帖有好几个版本的,因为《九成宫》原本只是一块碑,是别人把它拓下来,印刷成字帖的,一般年代前的就越好,因为随着风吹雨打,都会对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

让碑上面的字迹越来越模糊,所以我觉得买李琪版的比较好,因为现存宋拓首推明驸马李琪藏本(即李琪本,故宫博物院藏),只可惜的是稍微的缩小了,较厚重,印刷相当精美的。

方笔为主

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家,他在年轻时代受到北朝魏碑影响很大,导致他的字以方笔为主,相对中唐和晚唐的颜真卿或者柳公权的字来说,他的给人一种锋芒毕露,棱角分明的感觉。

比如上面的持字,看看红笔圈的,很明显起笔和收笔都是方笔来的,所以尽量要写的方一点。

结构险绝

从字形轮廓分析,是一个三角形,很容易看出笔画有倾斜的倾向,欧体有"险"处。不可将欧体写得过于平正。比如上面的一横很少有水平的,斜得很厉害,但又在其他的笔画的协调下到达了和谐,本来平整的楷书,欧阳询通过"险"的结体变化,让欧体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由此表现了欧体的特点,结构险绝,这个结构的大方向一定不可以搞错,要不然写出来的就不像欧体了。

中宫紧凑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这才叫收放自如,一味地收或者一味地放,都是不好的,从上面字中间可以看出来,笔画很紧密,欧体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同时也要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比如右边画出来的那两个笔画就写的比较长,大胆伸展了,给人舒朗的感觉。

下面是我以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开看看,希望对你们有一点点帮助。或者有什么问题可以加我交流。

“你的字真漂亮”(附练字方法)

零基础学书法,你需要这些神器(附个人临摹)

练字内心独白

当坚持书法一年,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下面是我自己其他的欧体作品,也是练了半年之后的。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用什么字帖练字好?

在我眼中楷书和行书的区别就是一个动一个静;一个稍显死板,一个更显灵活;一个横撇竖捺泾渭分明,一个点画之间互相呼应。

如果将楷书和行书来当作人形容的话,那么楷书绝对是一个人的标准照,行书则往往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 楷书就像是我们上小学时被当成三好学生表扬的人,而行书就是那些坐在最后一排经常嘻嘻哈哈的人。楷书写出来的东西,字正方圆一撇一捺都是按照格子来走的,而行书则更加随意更加随着作者的情绪性格而随机走动。如果将楷书和行书当成正在拍照的游客,那么铠叔绝对是按照固定的套路进行摆pose ,而行书就能够根据景区的景物以及当天的心情,更加自然随意的摆姿势。

楷书的特点就是点画都要齐备,一个字该有多少笔画楷书写出来的字就有多少笔画,每一个字都拘束在一格天地里。 一笔一画开始凝聚成一个字。你回想一下小时候写字帖的时光,是不是一般都是写的楷书,你按照临摹的时候一笔一画都要根据模板进行摆放,在写字的时候要求力度,在你心中楷书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当你写同一个字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写的第2 个字和第1 个字其实看起来是一样的,意思就是楷书的点和画都是静止的,并且点画之间的呼应感很薄弱。

而行书的笔画相连就更加随意,所以我们也称之为连笔。 因为你在写字的时候往往不用考虑一个字的固定的一撇一捺,有的时候你写快了能够把一撇一捺连在一起写。写行书的特点就是字都是连着的。写出来的字体,并不规则,并且写出来一篇文章,可能每个字的大小都不同形式。就是一个更加叛逆的孩子,笔画夸张但是却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行书跟楷书相比点画之间更加呼应,因为每一个字的笔画那几乎都是连贯着的,我们在欣赏行书的时候,会感觉到这是一个连续的美感。

要汉字的书写艺术的资料!

如果学习柳体书法的话,宜选用柳公权的《玄秘塔》

如果学习颜体书法的话,宜选用颜真卿的《多宝塔》

如果硬笔书法可选用庞中华的字帖。

其他感兴趣的字体也可以学习。

书法学习步骤

1.挑适合的工具,比如硬笔要挑钢笔或美工笔,毛笔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羊毫,狼毫,还是羊毫和兔毛混合的。墨水一般可以使用奥林丹或者英雄,毛笔书法墨汁建议用稠一点的墨汁,比如一得阁。纸张选择(钢笔选用较硬的吸水较好的纸张即可,毛笔选用毛边纸,或者旧报纸)

2.临摹字帖:没有学习过书法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的字帖来临练习,一般硬笔和毛笔书法有共同点——那就是字的间架结构是相似的,结构好看了字体基本不会难看。所以选字帖比较关键。

3.练习:先观察结构顺序,领悟笔法结构,再领悟运笔。每天要坚持练一个小时。

4.得用心理解字贴上字的架构,先模仿,模仿像了,要坚持练习到熟练为止。

5.有了基础就可以开始练习章法:就是一幅字的整体布局,粗细大小等,能让人感觉到的气韵。

我都读大学了,想学毛笔字,不知道怎么学起,谁能指点一下?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裏头文化和二裏岗文化。二裏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裏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裏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一)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 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一)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

(二)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 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一)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麼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二)元代书法艺术 :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麼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麼这种愿望在碑学那裏实现了。

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首先要明确,习字与年龄并无必然的联系!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书法字体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而书法讲究功底,原则上须从楷书练起,基础扎实了,再练习其他字体则事半功倍。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习字尤其强调入古,因此临帖是必须的!所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何为适合自己的字帖?即你看起来很顺眼、很舒服、很喜欢的字帖。建议临摹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切记:临帖要专注,忌频繁换帖!

3.勿盲目练习,先学会读帖,即看准范字之基本笔法和结体,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进而通过不断练习形成“手感”。

4.所谓练字,重在练,贵在持之以恒!初学者务必坚持每天练习,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必须用心练习,决不能视之为任务完成即可。

5.初学者建议先描红再临帖。

关于“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zhis/202507-4443.html

(17)
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eshimuye的头像
    heshimuye 2025年07月17日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 heshimuye
    heshimuye 2025年07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heshimuye
    用户071703 2025年07月17日

    文章不错《怎么快速练好被称为楷书第一的欧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