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的流传情况

网上有关“公羊传的流传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羊传的流传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着作不同。《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汉初传《公羊》有三家,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说:“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在这三家中,尽管董仲舒是佼佼者,即他对《公羊》的阐发比胡毋生与公孙弘深刻,但始终只是《公羊学》中的一派,并非是《公羊》学的唯一宗师。特别是,东汉《公羊》学的最大代表何休,在其名着《公羊解诂》中,明确胡毋生是《公羊》宗师,而一个字都未提及董仲舒。

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同业《公羊春秋》(也有学者认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书称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齐学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才取得汉武帝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

胡母生弟子众多,有名的除公孙弘外,还有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的何休、唐代的徐彦、清代中后期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直到近代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

1995年,蒋庆出版《公羊学引论》一书,为当代公羊学重兴之滥觞。

公羊派和谷梁派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春秋》的不同解释。

具体区别如下:

公羊学派是西汉前期和东汉时期的官学,属于今文学派,主要观点有两点。

1、要限制王权

(1)“天子一爵”,即天子也只是爵位的一种,天子并非“天”的化身。

(2)“天人感应”,即统治者的行为会带来灾异吉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申天以屈君”。

(3)“君臣以义合”,即君臣效忠关系并非生来就有的,不是绝对的,这一思想和孟子那一段著名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很接近。

(4)“通三统”,即王权没有永恒,历史是演进的。

2、如何对待春秋时代的上下失序、纷争乱世的问题

(1)“夷夏之辨”,一种朴素的文化民族主义/道德民族主义(不是完全的血统论)。

(2)“大复仇”,即抬高复仇(主要指公仇而非私仇)的地位。

(3)“张三世”和“经权说”,简单来说就是世道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世)、太平世(大同世)。春秋属于乱世,在乱世中推行周礼王制难以实现,维持一个稳定秩序已是非常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在著述《春秋》时要赞扬齐桓晋文,齐桓晋文显然不是“王道”而是“霸道”,但霸道适用于乱世,这就是权变,也被称为“实与文不与”——要在实践上赞扬这种霸道,这也是汉朝中前期在黄老之术之后行“外儒内法”的源来之一。

(4)“大一统”说,不赘述。

谷梁学派为西汉后期的官学,同样是今文学派。观点包括:

(1)相比公羊学派,谷梁学派更尊奉王权,讲“尊尊”、“君德”。

(2)公羊学派兼讲“微言”、“大义”,谷梁学派更主要讲“大义”;不太正式地,可以说公羊学派“尊理想王”,而谷梁学派则是“尊现时王”。

(3)公羊学派讲“经权”,所以天子不能履行职责的时候,诸侯(如齐桓晋文)可以代行其责、“尊王攘夷”;而谷梁学派反对这种行为。

(4)此外,谷梁学派对“君臣以义合”“大复仇”等理论也是不以为然的。

(5)公羊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孟子的思想,而谷梁学派的思想和法家更接近一些。

扩展资料:

两派的本质

公羊派除了以上观点,还有“孔子新王”“大居正”等观点,公羊家的代表是董仲舒。

公羊学的诞生,其本质在于回答“孔子作为圣人,为何会降生在春秋乱世”这个问题。公羊学派认为,孔子是来救世的,所以在王纲不振的时代,孔子就是“新王”,既然孔子是王,而天下又不能有二君,所以居王位者未必是真王。

谷梁派则反对上述观点。

公羊和谷梁固然区别不小且在西汉经历了学派斗争,但是放眼整个古代中国,公羊、谷梁之争在汉朝以后大体不是主流。且晋以后(伪)古文学派地位上升,作为政治学派的公羊、谷梁都趋于式微,公羊学派直到清末康圣人出世才迎来复兴。

百度百科—公羊学派

百度百科—榖梁传

关于“公羊传的流传情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zlan/202507-8642.html

(11)
heshimuye的头像heshimuye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eshimuye的头像
    heshimuye 2025年07月25日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 heshimuye
    heshimuye 2025年07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公羊传的流传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公羊传的流传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公羊传》写定于汉...

  • heshimuye
    用户072509 2025年07月25日

    文章不错《公羊传的流传情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