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粤剧艺人李文茂参加了陈开领导的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清朝统治者对粤剧艺人进行了残酷镇压。粤剧艺人到处颠沛流离,只能假“ 京班 ”之名演出粤剧。 清朝同治七年 (1868年),两广总督瑞麟为母祝寿, 其属下争选戏班送府助庆。 当时粤剧艺人中出现一批名角,如武生邝新华、花旦勾鼻章(何章)、小武大和、小生爷伦、男丑鬼马三等。邝新华所在戏班也在应征入府会串堂戏的戏班之列。当演出 《太白和番》 时勾鼻章饰演的杨贵妃,仪态万方,一坐倾倒,总督母亲因勾鼻章扮演的杨贵妃酷似其亡女,遂收章为“义女”,让他扮成亡女模样侍候左右,于是,勾鼻章遂变成总督府的“千金**”,不再演戏。邝新华等人就通过勾鼻章向总督请求取消对粤剧戏班的禁令,后经瑞麟向清廷奏准粤班复业。但是,实际上,终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宣布对粤剧的解禁,只是放宽束缚而已。
为加强戏行中人的团结,保障戏班营业正常开展,恢复戏班的行会组织,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人建议筹办建筑“八和会馆”, 建筑“八和会馆”所需费用利用全行在每年闰月休业的习惯,进行义务演出,其收入加上各班全年工资提出20%,作为建馆的经费。凡入会会员,每人交“份金”白银1两,至于童子班的少年演员,也要求他们在师约期满以后,分三年扣足他们的“闰月费”。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筹办的"八和会馆"在广州黄沙旧地海旁街(现黄沙地铁口)正式建成。八和会馆分设八个堂,供各班艺人散班后回广州住宿,按各行分设兆和堂、庆和堂、福和堂、新和堂、永和堂、德和堂、慎和堂、普和堂。
兆和堂:公脚、小生、总生、正生、大花面。
庆和堂:二花面、六分。
福和堂:花旦、艳昊、顽笑旦。
新和堂:男丑、女丑。
永和堂:小武、武生。
德和堂(即銮舆堂):五军虎、打武家。
慎和堂:接戏、卖戏(后改为慎诚堂)。
普和堂(后改为普福堂):棚面(即音乐人员)。
八和会馆内还设有各种机构:
方便所:相当于现在的医疗室,聘有1个医生给艺人看病,并配备专人代购药物。
养老院:一些年过60而没有子女供养的会员,可以入院宿食(经常有20~30人在此养老)。
一别所:是处理老艺人身后事的机构。雇有1名专职工人,负责送死者上山埋葬。平时,则为这些老人洗衣、煲药。
八和小学:招收艺人和附近街坊子弟入学读书,共学杂费均由八和会馆供给。
和益公司:光绪末年,为了反抗戏箱主对艺人的剥削,由艺人自行投资成立的戏箱行。
八和会馆的领导体制,是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最初是实行行长制,由全体会员推选德高望重的演员和职工担任行长。行长在行内具有至高权威,从戏行事务到艺人家庭生活,无所不管。历任行长:邝新华、梁清吉、小武肥赞、左大福、易金、曾大顺、公脚叶笙、陈小鲁、李运全(大牛通)、靓耀(宗华卿)、少新华(任俊三)等。
1937年,日本战机轰炸广州,八和会馆一夜之间被炸得灰飞烟灭。1946年,粤剧艺人义演筹款,在广州恩宁路买楼,新建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因经历了近60年,房屋破烂,被政府房管部门鉴定为“特级危房”。 从2002年起粤剧界热心人士着手策划对八和会馆的修复工作,2002年9月19日,著名粤剧演员吴国华、曹秀琴率广东粤剧院二团前往香港义演,戏票收入及香港热心人士捐款共计港币26万元、人民币20万元。 在2002年11月27日,八和会馆首期维修启动。2003年荔湾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加快了八和会馆的修复。2003年9月28日八和会馆修复成功并进行了剪彩。修复后的八和会馆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是三层楼房,一楼主要是中心舞台,舞台高度5米,用于粤剧的表演,以及作为粤剧会友交流地。
1858年9月27日(清咸丰五年八月十七日),广东天地会陈开、李文茂等攻克了广西浔州府(今桂平),改浔州为秀州,府城为秀京,国号“大成”,年号洪德。陈开称平浔王,封李文茂为平靖王,梁培友为平东王,梁大昌为定北王。1858年李文茂攻桂林没有得手,退往黔桂边境,死于怀远山中。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陈开被执行死刑,余部继续斗争,随即失败。
清代时期,两广地区长期以来就是“会党”密集地区,“会党”在当地活动十分频繁,有着相对牢固的根基。鸦片战争之后,两广地区受到的盘剥愈加严重,局势动荡。太平天国起义后,会党势力更是受到了鼓舞,举行了多次起义,当时清廷文档就记载说:“广东群盗蜂起,攻城掠野,所在皆然”。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政府的财力和兵力愈加紧张。1854年,清廷开始调动在广东地区的府库和军力,用以镇压天平军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对广东的管控力度有了削弱。此外,天平军为了进一步打击清廷,开始鼓舞广东地区的会党发动反清起义,咸丰皇帝就曾愤恨地说到:“江南逆匪,潜遣伙党回粤,勾结丑类,同谋滋事”。在这种情况下,1854年6月10日,何禄率先响应。7月5日,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会众在佛山起义。自称“安东将军统领水陆各路兵管理粮响招讨都元帅”,攻占佛山,建立都督府,设将军、元帅、都督、军师、先锋等职,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军政体系。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广东反清大起义的帷幕。
起义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发展了数十万军队,攻占各种城池40余座,控制了广东半省之地。7月20日,义军组织陆军20余万,战船数千只,开始围攻广州城。起义军声势浩大,在战斗中拥有着强大的兵力优势,但义军之间沟通不便,各路首领之间互不服从,“贼魁难以号令其众”。而清军方面,两广总督叶名琛积极筹备军力,并与香港英军相互勾结,分别击破了各路义军,次年1月,清军攻占佛山,至此,义军围攻广州的计划彻底失败,遭到了叶名琛的大清洗。
围攻广州失败后,义军开始分别转移,其中陈开等人转移到广西地区,于1855年9月27日攻占浔州府,随即建立了起义军政权。国号“大成”,年号“洪德”,陈开自号“镇南王”,改浔城为秀京,作为都城,并设立王府。大成国建立之初,受到了清军的三面包围,局势十分不利,义军也开始寻求打破清军的封堵,主动出击,开始西征、北伐、东征,战果颇丰。1857年,大成国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广西,声势浩大,开始计划对桂林的总攻。
在攻打桂林的战斗中,虽然大成国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是由于战略失误,此次行动没有取得成功。随后,大成国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存世惨重,期间虽然有石达开出兵广西的帮助,但大成国并没有和太平军实现联合,形式仍旧不容乐观。1861年8月21日,清军贡献秀京,陈开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此时,大成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余部仍在坚持战斗。1866年,清军击破姚新昌军,以此为标志,大成国起义最终失败了。
关于“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eshimuye]投稿,不代表庄赫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himuye.cn/zhis/202507-497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庄赫号的签约作者“heshimuy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广东省广州市“八和会馆”的由来?》内容很有帮助